
4月13日上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汪春泓教授做客我校第71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了以“《史記·越王句踐世家》研究——兼论文学和史学之间的边界问题”为主题的讲演。本期讲堂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幼良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汪教授使用文献学的方法,研究发现司马迁写作《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所使用的材料,多出于《国语》《战国策》等,这些文本本身并非信史,而是偏于子部书性质。他进而探讨了文本的文学和历史属性问题,认为中国的历史学著作如《史记》等,与历史求真的标准存在着距离,而先秦两汉时期还有很多著作,虽然看起来在谈论历史,然而不过是作者借历史来阐发个人见解而已,文本的演义性质很明显,几乎与历史无涉,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
据悉,汪春泓教授分别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获得本科、硕士学位,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批评史专业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亦曾受北大中文系派遣,到澳门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兼系主任,现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曾经在汉魏六朝文学及理论领域发表过百篇学术论文,亦出版过《史汉研究》等专著。

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主讲

讲堂现场
(琪琪/摄影 刘浏/供稿 丁晓良/审核 志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