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新国教授做客常熟理工学院第52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大陆口述历史的若干问题”的讲座。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丁晓原教授主持报告会。
周教授首先普及了口述历史的若干基本概念。他说道:历史事件和人物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因此,人们要了解过去就只能通过遗留的史料。史料又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包括民间传说、歌谣等等,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它是需要人们去关注和“抢救”的。周教授带领听众回顾了现代口述史起步、发展、实践到最终建立的过程,并例举了各个时期的口述史成果。对比传统口述史,周教授认为现代口述史有了很大的进步:现代口述史采用了口述、笔记、录音等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人们不再仅仅关注王侯将相,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现代口述史成果丰富、形式多样,逐渐形成分支学科;拥有了口述史协会、档案馆、博物馆等组织机构;建立了完备的工作守则、法律规范。
中国大陆口述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研究步履一直较为艰难,原因是什么呢?据周教授介绍,口述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很多历史工作者认为其成果不可信,研究设备和经费的缺少让它趋于历史研究的边缘化;从操作方面来说,采访时需要经过大量事先调研,地域、时间和高龄口述者的身体状况也为其增加了难度;此外,口述史的理论框架也并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多方面力量的推动下,历史工作者对口述史的热情在不断增加,全国成立了统一的研究机构——中华口述史学术讨论会,并召开了多届会议,随后,海峡两岸也开始了合作研究。“除了各种会议的召开,口述史开始‘触电’,新媒体的发展加上各大报刊的宣传,让口述史发生了更大的变革。”对于口述史发展的现状,周教授表示十分欣慰,他说:“历史很复杂,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进去,将它真实地反映出来。”他还对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魄的口述史学的蓝图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报告中也提出关于口述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一、进一步呼吁并推动将“口述史理论与实践”作为国家专业目录中历史门类的二级学科。二、国家博物馆或国家图书馆应建立口述史馆。三、对口述史研究项目,建议在国家、省、市社科项目中给予更多立项,对优秀成果给与相应奖励。四、加强与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的口述史项目交流合作。
最后,周教授讲解了口述史工作规范,强调了要尊重历史和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制定好采访提纲、注意资料的处置等注意事项,从实践方面给予师生详细的指导。
丁晓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周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很好地普及了口述史的概念,并且构建了关于现代口述史的完备的知识体系。同学们不应该只把目光聚焦于历史书本上的知识,深埋其中,而是应该回到历史的现场去研究历史,倾听远去的声音,去看看口述史,去发掘历史的趣味。”(陈露)
【附录】周新国,男,1951年生,江苏南京人,著名历史学家,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任扬州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料与口述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与扬州学派研究,是当今中国大陆口述史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出版《太平天国刑法研究》《破毁的国门——鸦片战争》《江苏教育史》《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并承担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课题10余项。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古籍整理项目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