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程骅来到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为师生们作题为“新常态下中国城市转型战略”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我校科技处和宣传部联合举办。在报告中,李教授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中国面临城市急剧转型期这一现实,并由新常态与我国整体发展观变化、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战略的转变、新常态下中国城市转型之路径设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与“十三五”(江苏区域发展战略)等四大方面来阐述中国新常态下城市转型的几大理论问题。李教授在整个报告过程中援引了众多翔实的例证,将新时期城市转型战略这一复杂问题深入浅出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李教授首先解释:中央高层领导今年5月9日首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变革的思路上去理解——所谓新常态即打破旧惯例、旧常态,其中包涵经济新常态,以及对治理理念以及体系的新要求,同时,战略上的新常态也将带来国家的整体变革。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从相关方面去应对这种变化。
在谈及中国整体发展观的变化时,李教授简洁地提炼出了两条新常态下的改革思路:第一,改革既要勇于破、更要善于立,不但要打破旧的不合时宜的制度,同时也要建立并完善新的制度;第二,实现“两个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思维框架及行动逻辑在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并实现新常态下社会建设的新拓展。
李教授在之后关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转型路径设计的问题上,列举了很多例子来支持上述的两条思路。
例如,谈到中国城市群建设的问题上,李教授不认同以往的“江苏地区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规划方式,他认为,目前江苏省最合时宜的城市群建设规划应是与中央长江经济(城市)带新规划相呼应的江苏省内沿江城市群(包括苏锡常镇南扬泰通等8地市及其县级区划)以发挥长江腹地与沿海地区产业“弓箭理论”的力量。另外,李教授还提及了中央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构想。这些例子都颠覆了以往城市发展规划的观点,具体地体现了新常态下城市转型的必然趋势。
至于中国城市转型具体的路径设计,李教授强调:一要充分尊重城市转型和城市群的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超长期的城市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和具体推进步骤,保障转型发展战略性方向不改变;二要城市与区域联动转型;三要借助我国新一轮现代化交通网络,城市基础建设的大机遇,迎接并乘上“双铁”(高铁与地铁)时代的新风,在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重组城市产业空间;四要释放改革的红利,全方位破除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转型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尤其是土地以及户籍制度。
最后,李教授对江苏省的跨省域城市发展转型蓝图做了细致的描绘。他提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阶段,江苏省应实现苏南与苏中的融合与新形态沿江大都市带的培育,在实现新型城镇化之后,整体推进社会转型,系统谋划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新举措。从而在实现城市发展新常态后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谱写出实现“中国梦”的恢弘江苏篇章。
报告尾声,主持人、我校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国平教授总结:“中国城市转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关于这之中的详细注意要点,感谢李程骅教授今天一一为我们详解,使我们从这场报告会中学习到很多。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样的机会,珍惜东吴讲堂这一个来之不易的平台,多多接触一些名家的思想和言论来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王峥报道)
【附录】李程骅简介 :1964年5月生,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社会科学》杂志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学家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近年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经济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研究,已在《求是》杂志、《新华文摘》、《经济学动态》、《现代传播》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已出版著作8部:《中国城市发展:转型与创新》(2011,人民出版社)、《城市新产业空间战略》(2008,人民出版社)、《中国速度》(2010,新星出版社)和《商业新业态:城市消费大变革》(200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