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霞年/报道)2010年11月5日晚,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掌声热烈。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动因和途径”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副院长丁晓原教授主持,我校特聘教授、《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先生等人出席。
潘所长从控制温室气体的概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动因,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控制排放的途径及前景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潘所长指出:温室气体主要指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对自然系统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温度升高幅度将高达5.6摄氏度,冰川融化不断增加,海平面上升将超过40cm。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或零碳能源、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捕获和埋存碳等途径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不可扭转,我国国内的各项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还将存在,将来仍然需要加大减排力度。
两个小时的报告结束后,潘所长就同学们提出的在减排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减排工作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丁院长总结时表示,潘所长用从容的语调给大家讲了一个很严肃的重大问题,报告中用大量的数据讲述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动因和途径,这对广大的师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编辑 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