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埃斯普马克:国际现代主义和本土传统的会面

来源:
时间:2015-05-19
作者:
点击:

5月19日下午,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委埃斯普马克,应邀来到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第53期),作了题为《国际现代主义和本土传统的会面》的学术报告。旅瑞中文作家、翻译家万之担任中译。常熟理工学院许霆教授主持报告会。

埃斯普马克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对本土文学的维护很可能忽视了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多少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刺激和本土元素或语言的会面中产生的。在二十世纪最有活力最重要的文学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例证,比如英国诗人T·S·艾略特(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比如瑞典文学中的例证——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瑞·马丁松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相应情况对于当代中国文学也是适用的,也许在莫言的创作里我们看得最为清楚。莫言本人就公正地谈过一种对话的关系,是穿越了时代的一种谈话:“每当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就与他(福克纳)交谈一次”。这也同时展示出,正是在来自福克纳的道路和地道中国经验的道路的交叉口出现了大师之作,没有这种交叉,这种杰作也就不可能产生。

埃斯普马克先生总结说,我们用这样观察的方式可以在一系列的案例中发现,大师的作品都是在外来的道路和自己信赖的道路的交叉口处出现的。很多重要的文学著作,如果没有这样的会面,就不可能创造出来。不过,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要看到年轻作家是通过和前辈大师的会面并通过这个大师向他阐明他已经拥有了他要锤炼的金属,才能找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外来的学识帮助他找到他自己,和他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这种国际文学和本土传统的会面能教会我们的是,这种摸索的才能绝对不需要你成为一个模仿者。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外来的激励帮助一种意义重大的创作主题找到本土自身的资源,也能找到自己的文学语言。在这样的会面场所,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当代的文学杰作。

在提问环节中,埃斯普马克先生这样回答,想要成为优秀的作家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会与作家会面,而不是膜拜。”同时也寄语中国大学生:“面对嘈杂的世界,我们回应周围的声音,要找到自己的声音。”最后,他说:“丰富的中国文学给他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也能给世界带来积极重要的影响。”

[简介]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1930-)是瑞典著名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教授,曾任教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现为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学院终身院士,并多次出任(十七年)其中五位院士组成的评选委员会主席。除长篇小说系列《失忆的年代》外,还出版有长篇小说《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伏尔泰的旅程》和诗集十一本和文学评论集多本,其中包括介绍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诗人马丁松的传记《大师马丁松》和专门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原则的专著《诺贝尔文学奖:选择标准的探讨》(此著作曾有李之义的中译本出版,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漓江出版社出版)。此外,中文还出版有诗集《黑银河》(李笠翻译,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埃斯普马克还获得多项瑞典和国际的重要文学奖项,包括瑞典贝尔曼文学奖、特朗斯特罗默文学奖和意大利德尼诺文学奖及卡皮罗文学奖。(张珊珊文 /琪琪 摄影)

埃斯普马克先生主讲:国际现代主义和本土传统的会面

互动

现场

后台管理

地址::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电话:0512-52251276

Copyright©常熟理工学院学术期刊编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