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楠 张招娣 刘欣/报道)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而传媒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11月11日晚7:00,我校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童兵教授来我校激情演讲“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传媒议程设置”。讲座由我校副院长丁晓原教授主持,并特邀常熟日报、常熟电台、常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参与。我校编辑出版中心主任王燕、人文学院院长周宏教授等在座。
回顾传媒议程设置理论的简史,童教授介绍,较早对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的是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他们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该论文通过对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新的发现,即:媒体所报道的话题,与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间有很大的相关度。李普曼《舆论学》中也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把别人报道的和我们能够想象的拼凑在一起而成为我们的意见。其后,郞氏夫妇提出了议题建构理论,他们认为有许多议题并非源于媒介而是来自公众本身的直接经验。媒介发掘了这些议题,报道它们,使它们进入公共领域,而许多众多人关心的议题因此被政治化了。童教授强调,议题设置理论的重点是媒介将重要议题告诉公众,因此形成公众议题,而媒介在这过程中发挥了议题设定的效果。
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标志,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舆论引导影响力,是政府、传媒和新闻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童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之所以进入高发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制度安排的变化。而突发性公共事件牵涉到政府、当事人和媒体的立场与态度,且具有突发性、公共性、破坏性、复杂性、紧迫性、互动性的特点。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自觉而正确地发挥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十分必要,也完全正当。童教授强调,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可首先要给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定下基调,其次是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确定重点,再次是给政府、当事人和传媒三者间的协调构建互动机制,最好是为防范流言谣传的出现预设警戒。因此,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不仅是处置事件中政府与当事人的共同需要,也是新闻传媒社会责任所使然。
童教授提出,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议程设置应有效把握。传媒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议程设置功能,它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是告知民众如何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意见的指引者,同时传媒还应力求当好政府决策议程的推动者和公众评价政府决策及政府形象的影响者。童教授认为,议程的设置,必须从群众的紧迫需要出发,并且要有充分的依据。在此前提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应该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坚持新闻报道迅速及时、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压力,敢于在第一时间推出真实和尽可能全面的报道,能够在瞬息万变、复杂多元的情况下表达自己客观和中肯的分析意见。应该及时设置议题,指出事件真相和应该关注的重点,提出当前任务。
对于我国媒体而言,突发公共事件既是一场考验,又是一次锻炼。为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议程设置的有效性,童教授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需积极影响政府的决策议程;防范以政府议程取代传媒议程;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进程,不断调整议程设置的方向、内容和力度;提升政府官员和民众的媒介素养,保障议程设置的有效性;传媒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编辑 言欣)

童兵教授简介:
童兵教授,男,1942年11月26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1年和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顾问,美中传媒交流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主讲新闻传播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西新闻传播比较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大众传播等课程。1990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指导博士研究生。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思潮、比较新闻学、新闻学原理。
撰写出版教材专著21部,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比较新闻传播学》《新闻理论》《中西新闻比较论纲》《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新闻传播学原理》(合著)、《新闻事业概论》(合著,国家优秀教材三等奖)、《新闻理论教程》(合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新闻理论简明教程》(合著)、《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合著)等。主编《中国监督学大辞典•社会监督卷》《企业报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等。参与主编《新闻学大辞典》等。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主持国家教委“七五”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研究》(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课题《中西新闻比较研究》(已完成)、国家教委“九五”课题《中西新闻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已完成)。现正主持教育部“十五”重大课题《中国新闻传媒舆论监督历史使命与操作机制研究》、复旦大学课题《新闻舆论导向与公民环境意识》。
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国家教委表彰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次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资料来源:http://www.xwxy.fudan.edu.cn/xwxx/szll/2007-12/04/content_6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