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楠 左亚楠/报道)言大而博、旨深而远的老庄智慧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日益成为人类面对自然、社会、自身而用作参考的一种价值观。11月26日晚7:00,我校逸夫图书馆报告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教授应邀来我校倾情讲述“老庄智慧”。讲座由我校副院长丁晓原教授主持。
在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中才能真正领会老庄智慧。骆教授介绍,“儒有道无”,儒家的“有”着重体现在其功能性的特点,即:建立确定的社会秩序、社会价值和“士”的修养与责任。骆教授以“子路问政”为例强调,古代统治者管理国家重在建立社会的道义和价值观,这体现在“名教”的学说上——建立名义,实现教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比较中,骆教授指出,古人认为建立人类制度和价值的依据在于上帝、天意以及善恶,而这些皆不可被证明,因此人类没有能力建立统一不变的制度与价值,只能根据当下条件、当下需要建立一个暂时的适合的规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骆教授分析,“大道虚无”,道是原初存在的,独一无二、无对等物,永恒的。“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而道的存在远远高于人的知识,道是不可定义、不可产生的,远高于人的语言世界,因而道是“无名”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骆教授由此提出,“道”是不显意志,非主宰性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对待世事,站在规则之外才能看清规则,站在“无”处方能看到事物的微妙。“常无”“常有”便是对待世事变幻的两种态度与方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规则来源于土地,土地的规则来自天,天之规则来源于道,而“道”既是开始又是全部,道的规则来源于本然,本然即自然而然。这便是“道”的第二个规则。骆教授介绍,老庄强调的是自然的力量,万物自然无为,没有任何外加状态便是最理想的状况。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骆教授强调,对别人有力是自增国力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政治就是最朴素的政治。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不按照预设方法固执地做事,使事物在自我调节状态下呈现最佳状态。骆教授阐述,道德是永恒的、无限的美德,落实于现实世界中则体现在有限的认知、偏执的是非、世俗的荣耀。
骆教授介绍,庄子更关注个人问题,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大道。长期处于世俗之中,人的主体性逐渐消失。但骆教授认为,使自己更符合于自己的理想,为这个社会多做点事情,便能体现自我价值,将老庄智慧、自然之道用于现实之中。
大道寂然,微言大义,老庄智慧,源远流长。骆玉明教授的讲解为大家打开了“老庄智慧”的大门,至于如何走进去,寻找新的境地,还需要自己的领悟和努力。(编辑 言欣)
【附录】
骆玉明教授,男。出生年月:1951年7月。专业简历: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任助教,1983年任讲师,1995年任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社会兼职:《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
(资料来源:http://chinese.fudan.edu.cn/zhongwenxi/jiaoshi/luoyuming1.htm)